简单易记的执业医师考试资料:传染病、性病-流行性脑脊髓膜炎

流行性脑脊髓膜炎
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,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,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、剧烈头痛、频繁呕吐、皮肤粘膜瘀斑和脑膜刺激征。
一、病原学
我国流行菌株为A群,典型病理变化是蛛网膜下腔脓性渗出物堆积。脑膜炎期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。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的;乙脑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,有明显的季节性。
一一对应(题眼):儿童多见,皮肤粘膜的瘀点瘀斑----流脑
二、流行病学
传播途径是呼吸道。好发于冬春季(1、2、3月)
患者1.2.3月份看病,有脑膜炎症状----流脑
患者7.8.9月份看病,有脑膜炎症状----已脑
三、发病机制
1.败血症期:血管内皮损害,血管壁炎症、坏死、血栓形成、血管周围出血.可出现皮肤粘膜瘀点瘀斑
2.脑膜炎期:除高热和毒血症状外,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,剧烈头痛、频繁呕吐、烦躁不安和脑膜刺激征,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(脓液在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),主要病变部位在蛛网膜。典型的病理变化蛛网膜内出现脓性分泌物;
四、临床表现
1.上呼吸道感染期(前驱期)
2.败血症期:重要的体征是皮肤粘膜瘀点瘀斑;
3.脑膜炎期:在败血症的基础上出剧烈头痛、频繁呕吐、烦躁不安和脑膜刺激征,相比较乙脑意识障碍不明显。
4.恢复期
五、诊断依据
皮肤粘膜瘀点瘀斑;不能通过季节性来确诊。冬春季发病+头痛呕吐+脑膜刺激征=流脑
六、治疗
1.青霉素G(首选)
2.在基础医院首选磺胺类的。
3.出现脑疝用甘露醇脱水降压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